部落大小聲新書發表會
2016-12-16
支持修改國民體育法
2016-12-22

環保署於12月1日起實施「空氣品質指標(AQI)」,取代原本的PSI指標,提供民眾空氣品質的判斷依據。但新的空氣品質指標,顯然還不符合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公布空氣品質綱領,特別依據科學證據,對顆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列出標準值,如下:
PM2.5日均值為每立方公尺25微克,
PM10日均值為每立方公尺50微克,
臭氧8小時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00微克,
二氧化氮每小時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200微克,
二氧化硫日均值為每立方公尺20微克。

環保署新實施的AQI指標,AQI100為空氣品質普通,我們特別換算成相同的統計方式與單位,與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標準比較,AQI100的指標值為:
PM2.5日均值為每立方公尺35.4微克,
PM10日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25微克,
臭氧8小時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50微克,
二氧化氮每小時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205.36微克。
很明顯的,每一項指標,環保署都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更寬鬆。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當PM10濃度達到每立方公尺150微克,預期日死亡率會增加5%,應特別注意且建議立即採取制措施,然而依照現行AQI指標,PM10濃度達到每立方公尺150微克時,AQI指標落於100至150,即為「對敏感族群不健康」,此標準相當的不合理,民眾完全無法藉由指標,來了解到空氣品質對健康的真正影響。

空氣品質標準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讓民眾得以防範。但是,目前新實施的空氣品質指標,卻如此的寬鬆,根本不符合健康的標準。我認為環保署應當比照世界衛生組織,來訂定更嚴謹的指標,讓民眾能了解真正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