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服裝的搭配與選擇,應由學生自主管理
2016-02-23
針對「國民黨變賣黨產」召開記者會
2016-02-26

我過去擔任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關心教育議題,所以選舉的過程中,除了提出「為孩子找未來的路」作為競選主軸,也向大家報告希望能夠進入教育文化委員會。不過,身為一位新科立委,能加入那個委員會,必須遵循立法院與民進黨團相關的內規,但若是無法進入教育文化委員會,我也願意加入其他委員會,執行我的職責。很高興,經過黨團選填志願後,第一個會期我就能加入教育文化委員會,為教育、文化的議題與政策而努力。

去年,我曾以委員助理的身份先到立法院來熟悉議事,參與多次的委員會會議,也藉此瞭解,即使沒有加入某個委員會,也能參與該委員會的會議,並且以口頭/書面質詢、提出法案等方式,對於所關注的政策議題提出主張,監督執行的部會,甚且改變行政部門的政策方向。事實上,每位立委(特別是區域立委)關心的議題絕對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一個領域,所以絕對不會只在一個委員會質詢。

就如同我的選區也有許多議題或建設,是分屬在不同的部會,例如推動捷運萬大樹林線、三鶯線建設,就屬於交通部,是由交通委員會監督;協助鶯歌陶瓷、樹林紡織/家具產業的的發展,也包含了經濟部的業務,屬於經濟委員會;又或者是我關心的國會改革,屬於司法法制委員會;家長關心的食品安全,則是在衛環委員會。

雖然我加入了教育文化委員會,但就如同前面舉例的議題,無論地方建設或者全國性政策,只要認為有需要監督、改正行政部門的必要,我都會參加該委員會的會議,進行質詢、提出法案。因為這是民意賦予我們的職權,是擔任國會議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