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羅浮宮從2010年開始,就推動「人人都是藝文贊助者(Tous mécènes)」,每年辦理主題式的 #群眾募資,邀請社會各界集資收購珍貴文物,或者集資修復重要典藏,獲得廣大迴響,2017年曾經募集到140萬歐元(等同4700多萬台幣)!
讓民眾藉由捐款鞏固認同,並實際參與到博物館事務,其實是現在很多博物館正在努力的方向。
然而,台灣現行因為《公益勸募條例》限制政府機關不得在非緊急或天災的情況下對民間募資,故宮如果比照羅浮宮的做法,可能有觸法的嫌疑!
故宮現行雖然會邀請民眾捐款成為故宮之友,不過近年來故宮之友的人數卻持續下探,今年僅30人,只有全盛時期的五分之一。
雖然小額募資對故宮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捐款代表認同,捐款人數的下探其實是博物館的認同與信任危機!因此,昨天我特別用故宮博物院吳密察院長來立法院備詢的機會,向院長具體建議:
先前將基本捐款門檻調成3000元太高,應該檢討下修,讓民眾能夠有更多捐款彈性。
博物館經營管理更透明,讓大家知道自己每一分捐款的去處,回饋方式或回饋小物也可以重新包裝設計,才能確實提高民眾捐款誘因。
【📰 相關故宮質詢資訊】
1. 👉 柯志恩質疑故宮策展專業 蘇巧慧:應跟韓國瑜提醒建議(自由)
2. 👉 再反駁一次展故宮國寶 吳密察:數位典藏網上看得到 (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