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衛環委員會,我就台灣淨零碳排修法時程,與政府如何協助中小企業因應衝擊提出質詢。
環保署已經明確的表示,溫管法修訂為氣候變遷法後,將會把2050台灣淨零碳排目標入法,同時也將在這個月底正式預告草案。這對台灣的 #綠色經濟轉型 是相當重大的宣示!
台灣作為海島國家,以及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我們一直在第一線承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轉型壓力,這幾年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也讓國人對氣候變遷的危害有更強烈體會。但是,我們要如何把這樣的危機意識,轉換成有效的氣候行動政策?
創下史上最永續的東奧會,早有計畫。
2016年,日本已規劃將位於東京海邊18公頃的選手村,於奧運結束後,改造為住宅區,並於2023年開放入住;更厲害的是,每戶都自備電池,減碳又能當充電站。怎麼辦到的?
你知道:2020年台灣出口到歐盟的產品總額,達到229億美元,佔台灣出口額的6.6%;如果這些產品被課徵 #碳關稅,據學者預估,一年就要增加40億台幣的成本;顯然如果產業不減碳,引以為傲的MIT產品,可能在國際上將寸步難行,失去競爭力!
我一直強調,氣候變遷行動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和生存相關的經濟產業議題!上週歐盟宣布了「55套案」 Fitfor55全面性氣候變遷草案,其中最關鍵的重點在於:未來高碳排商品必須課徵碳關稅才能進入歐盟市場,換句話說,綠色供應鏈的壓力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針對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今天經濟部在環評範圍內再提出再外推方案出,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不必浚挖、不破壞水下礁體、也保留潮間帶藻礁,雖然勢必延遲工期、增加工程經費,但這是科學問題用科學事實找出的雙贏解答,最大程度保育藻礁,並達到減煤需求。
身為立法委員,我很清楚我們其實可以做的更多。
世界地球日51週年,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距離現在不過三十年,國際社會已經開始「玩真的」,不管是將氣候環境議題入法,或是徵收碳關稅,各國都大量投入資金與資源,進行綠能與綠色升級的技術開發,而在綠色產業鏈全面轉型的關鍵時刻,台灣更不能落後。
過去,時尚在環保永續的時代意識潮流中,不免有著針鋒相對的意味。
但這些年,從運動品牌 NIKE、ADIDAS,到街頭時尚 H&M,甚至是精品 BURBERRY,都在原料選用與製程上納入環境考量。最近,哆啦A夢從原本的藍色裝扮,換成綠色新裝,成為日本國民品牌 Uniqlo的全球永續發展大使!顯然當今,永續已經能搭載著時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