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上個禮拜,我出席鶯歌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產品發表會,在現場聽到許家陶器品創辦人許世鋼親自闡述自家品牌的設計理念時,非常認同的一句話。我認識世鋼已經很久,我很清楚,他之所以年紀輕輕就一頭栽進陶器的世界,並不只是因為從小在製陶家族中耳濡目染,更是因為曾看見鶯歌的榮光,希望能夠傳承過去的美好,創造繁榮的未來。
以往「砍樹=破壞環境」的觀念幾乎已深植人心,甚至成為臺灣的一種社會氛圍,但看來現在這個觀念要更新了。森林中適度的砍伐、培植與善加利用,其實才是永續之道。
本週專欄新文就從挪威和日本的木造大廈開始,一起來看建築界的新革命,怎麼讓我們都能在大樓裡永續森呼吸!
「大風不吹,海畔的風機不轉;陽光不露,黝黑的面板不來電。」
對不起鄭愁予,但看天吃飯向來是風力、太陽能發電的罩門,正因如此,間歇性綠能存在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儲能蓄電,而談到儲電又不得不再提一下 特斯拉的進擊,顯然比起電力生產,更要緊的是如何有效儲電。
塞滿雜物的老屋和破損不堪的牆柱,被一群年輕人改造,不論是百年客家小吃店、手工竹藝匠師,或是百年石頭屋,通通搖身一變,讓隔壁阿公阿嬤都忍不住探出頭看「這場好戲」!而這場全新、永續的宜居城市打造,不只發生在桃園富岡,也在新北貢寮。
過去被認為是沒有用途的一般廢棄物、事業廢棄物,在新技術的轉化之下,可以轉變成固體再生燃料,也就是SRF(Solid Recovered Fuel),作為各類鍋爐燃料,甚至可以拿來作為電廠燃燒發電之用!
由於台灣的廢棄物問題非常嚴重,不論是焚化爐、或是掩埋場,多已老舊、掩埋空間不足;也因此,環保署為了解決廢棄物問題,推動廢棄物資源化,希望讓廢棄物能夠透過SRF的轉化再利用,解決廢棄物去化量能不足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做為產業、民生的再生能源來源,幫助減少碳排放。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只要擔心夏季電價高漲,而是電根本不夠用了?如果發電能源仰賴進口,一人一年要花費將近100萬台幣的燃料成本,且同時產生的環境污染,還要在地人民共同承受,你還願意接受嗎?
本週專欄文章就從愛琴海上的希臘小島一一錫夫諾斯(Sifnos)出發,以及台灣的台東達魯瑪克部落,讓大家認識「打造公民電廠」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從12月21日開始,將成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是史上納入標指市值最大的新成份股!而這正意味著,電動車在日益競爭的國際市場中,相較於傳統汽油車,更具能源效益、更節省燃料成本,也更符合當今永續發展目標:邁向2050淨零碳排。
本週的專欄,我也想藉此跟大家分享一個驚人發現!電動車的龐大電池系統,竟能供應家庭用電,特斯拉不單單是一輛電動車,更像是一座「小型充電站」。
「爛泥不只扶上牆,還成為陶土替代品,甚至是公園裡孩子的遊具。」
前幾天我質詢時才提到,永續是一種新思維,需要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升級,而我的選區鶯歌,就是台灣最重要陶瓷產地之一,陶土長期仰賴進口,但當腦筋動到「廢棄物」上時,就能賦予淤泥陶新的品牌價值!